弟兄姐妹大家平安,我是苏老师。上次和大家分享有关教会这方面的真理,说到教会是Ekklesia,是从世界被呼召出来的一群人;他们集合在一块儿,你我他,加起来就成为了教会。换句话说,教会不是一个人,教会乃是一个群体;一个群体就是一股的力量。这个群体相聚在一块儿一起敬拜、唱诗赞美神。有人说基督教是一个唱诗的宗教,因为他们集合就是赞美神。孩子出世的时候我们赞美神,结婚的时候我们赞美神,过世、离开世界了我们也赞美神。赞美神是基督教的一个特色,这是教会的功能之一。此外,我们在教会被装备成为一个可以见证基督的人,让世人因着教会的存在而得到祝福。这样,我们的见证与生活就显得格外重要。这是上次和大家一起分享的。今天,我们要进一步分享:作为教会的一员,我当如何参与教会的生活?
我当如何参与教会的生活?
我不是一个旁观者。像看足球赛,他踢得好,我欢呼;他踢得不好,我就喝倒彩,不是这样的。相反,我就是教会,教会就是我;教会如果不行,那就是因为我不行。因此,我是一个参与者,我不是一个旁观者;我跟教会在一起。问题是我该如何参与教会的生活呢?
首先,在崇拜方面。
《希伯来书》10:25节:你们不可停止聚会,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,倒要彼此劝勉,既知道那日子临近,就更当如此。不可停止聚会,意即我需要不断地勉励自己,无论生活如何繁忙,工作如何繁重,我仍然坚持要参与教会的崇拜生活。每个星期我都必须到教会去敬拜上帝。相反,一个人如果常常不参加崇拜,久而久之就会冷淡,如同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,不久后它的火焰就会熄灭了。所以,崇拜生活是每个信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。记得,每个主日是属神的时间,你不可以偷上帝的时间;这时间是属上帝的,我们要归还给祂,去到祂跟前敬拜祂。
第二,在真道方面。
《以弗所书》4:13节: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,认识上帝的儿子,得以长大成人,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。《使徒行传》2:42节: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,彼此交接,掰饼、祈祷。初期的教会是以上帝的道及耶稣基督的福音,成为彼此相交、团契的焦点。换句话说,今天我们不可以离开上帝的道。我们到教会要听道,要渴慕上帝的道。我可以主动地参加主日学、团契小组生活,有规律地、系统性地查考上帝的话语,使自己对主的信仰有根有基。同时,常常阅读属灵书籍,和导师们讨论信仰的课题等。这样,我在真道上越来越成长,越来越认识上帝,生命就会被祂感染、越来越不一样,越来越像我们的主耶稣基督,这是美善的。
真道,是不可忽略的一环。因此,我们必须要好好地听道,来认识真道。不要在上主日学的时间去喝咖啡或去做其他的事;相反,要有系统地认识上帝的道,在家中也有规律地读上帝的话语。
第三,在服事主方面。
《罗马书》12:3-8节: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: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;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,看得合乎中道。正如我们一个身子有好些肢体,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。我们这许多人,在基督里成为一身,互相联络作肢体,也是如此。按我们所得的恩赐,各有不同。或说预言,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,或作执事,就当专一执事;或作教导的,就当专一教导;或作劝化的,就当专一劝化;施舍的,就当诚实;治理的,就当殷勤;怜悯人的,就当甘心。亲爱的弟兄姐妹,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恩赐。请问你的恩赐是什么?你能参与教会哪方面的事奉?这非常重要。
首先,我们必须要了解、知道自己的恩赐。请不要说你没有恩赐。该怎么了解自己的恩赐呢?比如说,牧师将五个孩子的主日学班交给你教导。一年后这班变成三个人:一个是你表弟,一个是你表妹,一个是你家的帮佣。亲爱的弟兄姐妹,恐怕你没有教导的恩赐。相反,如果交给你五个孩子或五个人,一年后变成十个人。你的教导很吸引人,你教导很使人得祝福,这就是恩赐。你需要不断地运用,不断地发挥,这样你的恩赐就会成为许多人的祝福。
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恩赐后,就要进一步地将它运用出来。你可以找你的组长、团契导师或牧者/牧师,告诉他们你希望在哪方面参与服事。教会中其实有很多方面可以让你参与服事。这包括:
崇拜方面:诗班、招待、茶点预备、会后关怀等;
栽培方面:主日学老师、团契职员、小组组长、初信栽培等;
关怀方面:探访、辅导、奉献、代祷勇士等。(你有辅导的恩赐,一扶就让对方站起来;相反,若没有辅导的恩赐,一扶就倒,那就不行啦!)
见证方面:个人布道(你可以参加三福训练)、短宣、陪谈员、福音性探访等。
行政方面:财务管理、宣传设计、杂志编辑等(若你觉得自己不会讲话J)。
总之,有心奉献,你就会把握机会去奉献;有心事奉,你就会把握机会去事奉。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去参与。
最后,在传福音方面。
你和我又能做些什么呢?我在这里提出几个意见,你是否愿意预备自己去履行?这包括了第一,常常为家人及亲友代祷。我家人还没信主、还没接受耶稣基督,为他们祷告,求上帝预备让他们遇到好的基督徒,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信徒,接触教会;让他们能够听道。可能你的孩子今天在外国,为他祷告,让他在那个国家遇到好的基督徒,带领他进入教会。
第二,常常关怀家人及亲友的需要。去探望及关怀生病的家人或亲友。常常关怀与探望,会让家人看见基督徒美好的见证,进而软化他们的心,对福音敞开。一些人平常都不探望人,可是布道会的时候就探望人,你一看到他就知道教会有布道会了,这是不好的。让我们平常就做耕耘、翻土的工作;当我们把土给翻了、预备好了,种子撒下去就会开始发芽、长大、开花结果。
第三,定期将属灵书籍或卡带借给家人和亲人。我们的家人没机会到教会或他们不想到教会,我们可以把书带回去给他们读,把卡带带回去给他们听。有时候你播了自己听,也同时让家人有机会听到。这无形中就会影响他们对福音的认识而敞开自己。
第四,邀请家人及亲友参加教会的特别节目或布道会。要主动邀请他们。耶稣叫我们“去”邀请他们来,而不是叫他们来。我们不能隔岸观火、隔岸呼叫,而是要到他们中间与他们一起生活,然后邀请他们来参加教会、来参加布道会。每一次中秋布道会、复活节布道会、圣诞节布道会、双亲节布道会,这些都是很好的机会,让我们邀请家人、亲友来参加、来听上帝的话语。
或者让他们参加我们教会的团契和小组,让他们感受到基督徒的热情,因为团契或小组里会有比较多的交流,而主日崇拜往往打个招呼就不见人影了。所以,亲爱的弟兄姐妹,教会若有好的节目或有很重要的布道会,一定要快快地邀请家人及亲友参加。
最后,邀请教牧或组长到你家探望还未信主的家人或亲友。爸爸平常都不愿意听福音,他生病时去为他祷告,同时邀请他认识的教会长者去看望他,邀请牧师到医院去为他祷告,这些都是很好的机会。病人都希望人家为他祝福,去关心他的。所以让我们把握这些时机来事奉神。
如何与弟兄姐妹建立互助的肢体关系?
作为信徒,我当如何才能与弟兄姐妹建立互助的肢体关系呢?这是另一个我们要探讨的课题。按照《使徒行传》2:42-47节: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,彼此交接,掰饼,祈祷。众人都惧怕。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、神迹。信的人都在一处,凡物公用;并且卖了田产、家业,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。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,且在家中掰饼,存着欢喜、诚实的心用饭,赞美神,得众民的喜爱。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。
在这里我们看见初期教会的信徒有家庭小组的生活,他们在那里用神的道彼此交接(原文就是团契),同时一起领受圣餐,一起赞美上帝,彼此代祷,彼此勉励。《圣经》说他们同心合意地在一起生活。在物质方面,富裕的信徒竟然变卖了产业,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,建立一种互助的肢体关系。
我们感谢上帝,这种爱是具体的——我愿意去帮助有需要的弟兄姐妹;当我有需要时,我也愿意敞开自己去接受别人的帮助。换句话说,今天信徒不是单单来教堂“作礼拜”,把它“坐”热了就回家了。相反,信徒在生活许多方面遇到压力、试探、痛苦、打击的时候,你一定要回到教会,与弟兄姐妹们在一起生活,彼此的交接,彼此的代祷,使我们能过着刚强的生活。遇到困难时,肢体之间可以互相的帮助。这是一个美好的见证!这是今天教会不可或缺的。
不同的宗派
最后,作为普世教会(universal church)一员中的地方教会(local church),我们当以怎样的心态来看不同的宗派?亲爱的弟兄姐妹,不同的宗派,如卫理公会、圣公会、信义会、长老会、浸信会等,只是一个招牌,这是历史的因素造成的。然而,招牌虽然不一样,我们都是信耶稣基督的,都是基督徒;虽然穿不同的衣服,不过我们里面的生命是一样的,都是兄弟姐妹。相反,有时候一直强调外在的一样,但里头不一样,那更不行。如果他是异端、是魔鬼,他即便跟我穿同样的衣服,他还是魔鬼、还是异端,他不是我的兄弟姐妹。
因此,我们应该把不同宗派的因素放下。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共同的信仰,共同的生命,共同的上帝。让我们可以接受其它宗派,接受其他的弟兄姐妹;我们可以一起敬拜,一起服事神,这是神所喜悦的。
好吧,让我们今天不仅认识教会的真理,还要参与教会、一同服事上帝,荣耀祂。
我们同心祷告:
亲爱的主,我们感谢你,让我们不仅信了你,也成立了教会。而在教会中,我们可以一同学习成长,认识你、敬拜你、服事你,并且在世人中为你作美好的见证。请你使用我们、使用教会,继续在这末世为你作光作盐,荣耀上帝。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,阿们!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苏颖智牧师推荐:
苏立忠牧师的《现代人的福音》、《现代信徒的信仰》及《现代门徒的价值观》是建立门徒的好书。要避免基督徒质素的参差,教会必须设立基础课程,以保证所有信徒均属"信仰生活化"以及"心意更新而变化了"的门徒。愿神使用这些基础课程建立更多门徒去成为主精兵。
《现代人的福音》、《现代信徒的信仰》及《现代门徒的价值观》这三个基础课程较全面地介绍了基督信仰的基础内容;内容通俗易懂,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,探讨"信仰的生活化"。适合人群:
1有意了解基督信仰的朋友;
2刚信耶稣的初信者;
3信主多年但仍需稳固信仰根基的基督徒;
4有意将本课程用于培训的牧者、同工。
如需系统化学习或使用本课程,请电邮联系:xybkc@outl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