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文:约伯记 1:13-22
痛苦,总是伴随着艰难而来。如果我们升迁无望,甚至丢掉工作,又或是罹患慢性疾病,甚至失去所爱的人时,我们该怎么办?我们不禁要问:“如果说顺遂的时候是 神祝福了我,那祂现在是在惩罚我吗?”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如果是 神正在惩罚我们,我们就应该改变言行举止,以期祂停止降罚。但是,如果我们所遭遇的困境并非来自 神的惩罚,那么改变自己就不会有什么用,甚至可能与 神的心意背道而驰。
想象这样一个情况:一位教师在学校削减预算时被裁员,她心想:“一定是因为我没有去参加宣教,所以 神才这么惩罚我。”她把自己遭受裁员当作一个警讯,于是报名就读神学院,还借了钱来缴学费。三年后她毕业了,开始为自己的宣教事工募款。
如果 神真是因为她不去宣教而用裁员来惩罚她,那么,她现在已经纠正了错误,理应一切顺利对不对?但是,如果裁员并非 神的惩罚呢?如果 神根本无意要她去做宣教士呢?在神学院期间,她可能错失了作为老师来服事 神的机会。更糟糕的是,如果她没能为宣教事工募到足够资金,那该怎么办?她将面临失业,并背负几万元的债务。如果宣教事工不顺利,她会不会因此感到被 神抛弃?她会不会失去信心,甚至对 神心生怨恨?如果真是这样,她也不是第一个经历这种情况的人。而这一切,都是因为她把裁员当做是 神对她的惩罚。
遭遇不幸,是不是因为 神不喜悦我们?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。
从约伯记第一章中我们看到,控告者撒但想为约伯设下的,正是这样一个陷阱。撒但对 神说,如果 神将赐给约伯的丰厚赐福都收回,“他必当面弃掉你”(伯1:11)。假如撒但能骗约伯相信自己是受了 神的惩罚,约伯就会掉入陷阱——他要么以为自己的作为冒犯了 神,从此放弃公义的行为;要么,就是为自己不当受的惩罚而对 神心生怨恨,彻底背弃 神。不论哪一种情况,都是撒旦所说的“当面弃掉” 神。
出于我们不知道的原因,神允许撒实施它的计划。于是,在那惊心动魄的一天里,几乎约伯所有一切都被洗劫一空,他所有子女都死于非命。但是,约伯既没有认为 神在惩罚他,也对 神的作为心生怨恨。相反,伯1:20-21告诉我们,他俯身敬拜 神。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刻,约伯仍然称颂 神的主权。他说:“赏赐的是耶和华,收取的也是耶和华。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。”
约伯如此平静的态度令人惊叹。他很清楚,自己以前所拥有的一切,都是神所赐的。尽管他也知道自己算是一个正直的人,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因此就配得 神的祝福;同理,他也明白自己未必就应得眼前的苦难。换言之,约伯没有将自己的处境当作衡量 神是否悦纳的标准,因此,他也不假装知道为何 神在某个时候赐福给他,但眼下却没有。
约伯记是对所谓“成功神学”的有力反驳。成功神学宣称:与 神关系良好的人都会凡事顺利、得享富足!但现实并非如此,约伯就是最佳证人。与此同时,约伯记也是对“贫穷神学”的有力反驳——这种神学观认为,想要与 神亲密,就必须过一种贫困的生活,认为基督徒应当效法约伯的一无所有。这种想法太过牵强,完全偏离了约伯记的主旨。在某些特定情况下, 神可能会要我们放弃一切,以便更好地服事或跟随他,但约伯记并没有说神的心意是要人生活在贫困之中。约伯原有的财富是 神的赐福,而他的极度穷困则纯是一场灾难。
约伯能在逆境之中持守信仰,是因为他对富足有着正确的理解。正因为他将富足视为从 神而来的福份,所以当遭遇不幸时,他不急于下结论。他知道有些事自己并不明白,例如,为何 神要赐福予人、同时又允许我们落入困境?同时,他也知道自己确实明白的事情,那就是——即便有时 神会让我们经历极深的痛楚、承受很大的苦难,神依然是信实的。这就是为什么伯 1:22说,“在这一切的事上约伯并不犯罪,也不以 神为愚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