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要梗在,就有花开
知名作家刘大任博学广识,在许多专业技艺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。有一次,他谈盆栽绿植,记写“贴梗海棠”,写的是植物,谈的是人生,他写道:“这株枝横叶瘦的苗木,同株开两种花,一半绯红,一半水红,每朵花都紧紧贴着枝梗……花瓣展开却像梅花,贴在梗上的梅花瓣,显得格外英挺。”
最后,他写下妙句道:“只要梗在,就有花开。”
梗于是变成一种象征,象征一个人的内在支柱,或者是具象的,或者是抽象的,都无所谓。只要一个人能维护自己的内在支柱,使之如山峰、如岩石,他便能在这个变化无穷的世界里,时时别开蹊径、推陈出新。
艺术家总要找着自己的“梗”,才能扬眉吐气。事实上,就算不是艺术家,也总要找着自己的“梗”,才能破茧而出。
梗究竟在哪里呢?
人类心灵上的念头、想法和需求,胜似繁星,穷极千万;若要想令心灵有所满足,通常,前往具备丰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界会是人类的优质首选。
英国涅普堡庄园重建森林
占地1400公顷的英国涅普堡庄园(Knepp Castle, West Sussex),过去十多年一直从事农业,如今,主人一家不再经营农场,将庄园改造为自然生态园区——自然生态园区并不特别,特别的是,主人一家采用自然森林再生法(Natural Forest Regeneration),让风、鸟类与其他动物自由传播种子,让植物的根茎自然发芽,将人为干预降到最低,“放任”大自然自由发挥。
在2020年3月21日世界森林日,绿色和平组织曾对联合国为了节能减碳而大张旗鼓的“一兆棵树行动(Trillion Trees Act)”提出抗议,他们认为,“细看一兆棵树行动计划内容,大部分的政府是计划种植可用来作为木材、橡胶等其他商品的单一树种。但是,如果种植的树木单一,而且是为了商业用途,禁止人类和濒危物种进入,储碳能力较低,难以达到保护地球的目的。”
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企业和国家以种树响应环保,却种植出单调的商业人造林,碳排数据虽然“漂绿”,事实上对于生态及气候的助益微乎其微。
美国环境组织世界资源研究所(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)和大自然保护协会 (The Nature Conservancy)的研究指出,联合国气候变迁委员会(IPCC)将自然再生的森林的碳吸收能力低估了 32 %。近期研究也指出,自然再生的森林可以比单一人造林吸收多40倍的碳。
科学家手里的数字常常随着科技的进退而上下起伏。但是,有一件事情是不变的,那就是:人类所未能准确定义的物种,以及未能准确评估的物种价值,其答案终究只会在自然再生森林里被验证,而永不会在单一人造林里被验证。
涅普堡庄园使用自然再生法重建生态园区以后,记录到之前未曾发现的昆虫与植物品种。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小小庄园的环保行动,会给世人带来巨大的启发。
放任自然再生,透过自然野化,重启自然多样生态,对今天说话不捎带数据、图表和证据就必然结巴的现代精英,是多么困难的决定!
但是,涅普堡庄园也难能可贵地证明了——谦卑相信自然,会是好决定。
让“灵性”在自然中再生
人们能够放手、任其自由再生的,除了手心里的花树种子,还有藏在心底里的灵性种子。
根据土地伦理的概念,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,要懂得从自然生态学中探讨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。整个社会里一个一个试图变得更明白的人,陆续走进美妙的山水田园之中,思考个体的明天、明年乃至未来,此时此刻,自然在说话,灵性在茁长。
灵性到了一个程度,艺术家素笔淡墨,就能将天地自然的情趣揭示出来。比如南北朝诗人吴均的一首诗:
山际见来烟,竹中窥落日;鸟向檐上飞,云从窗里出。
鸟的一个振翅,云的淡雅,令诗人和后世所有人悠然神往。就在简朴之中,灵性获得了其它地方遍寻不着的满足。
苏东坡的半阙词写得更明白:
虽抱文章,开口谁亲。且陶陶、乐尽天真。
几时归去,作个闲人。
对一张琴,一壶酒,一溪云。
文学境界超凡脱俗、登峰造极,然后,又在哪里寻知音呢?原来在至简至朴的琴、酒和溪、云……
一首古老的诗歌以满腔热情描写自然景色,这样写道:“小山以欢乐束腰,草场以羊群为衣,谷中也长满了五谷;这一切都欢呼歌唱。”
万物生灵得以在天地间自由生长,原本像晨露般的一点生机,蓬勃发扬变成无限生机。不过,欢呼歌唱的还不只是肉眼可见的万物生灵——人得以自由徜徉其间,放任心灵东奔西走、上天下地,传到耳中最兴高采烈的声音,是内心深处灵性的欢歌!
~~~~~
“小山以欢乐束腰,草场以羊群为衣,谷中也长满了五谷;这一切都欢呼歌唱。”圣经诗篇65篇